QuEra

QuEra Computing Inc.

2025.10.21
QuEra logo design

QuEra 創立於 2018 年,源自哈佛大學與 MIT 實驗室,專注以「中性原子(Rydberg 陣列)」技術,核心技術是利用原子和雷射來編碼量子位元,打造可擴展的量子電腦。 已將技術從實驗室推進至雲端與在地部署,並發表通往大型、具錯誤校正能力與容錯的量子運算路線圖。



中性原子量子位元技術

QuEra 採用的中性原子量子位元技術,使用銣-87 原子作為量子位元,透過雷射光學鑷將數百個原子排列成二維陣列,並將這些原子的外層價電子激發到高能的Rydberg State,以在其中編碼量子資訊。 QuEra 的處理器架構被稱為「場可程式量子位元陣列(FPQA)」,允許透過軟體動態重新配置原子位元的排列方式。 這種可程式幾何配置的特性意味著,使用者可以在每次運算前改變量子位元的空間佈局,而無需更換硬體實體電路。 目前 QuEra 的 Aquila 系統以類比模式運作(透過連續調控哈密頓量而非離散量子閘來演算法演進),但其硬體設計也支援未來擴充至量子閘的數位模式運作。

  • 高度擴展性:中性原子技術易於在空間中排列大量的量子位元(Aquila 已實現 256 位元,實驗展示未來可達數千甚至上萬規模),為大規模量子計算提供了可能。

  • 幾何連結彈性:透過光學鑷動態調整原子在陣列中的相對位置,可將待解問題(例如圖論中的最大獨立集問題)的圖形直接映射到量子位元的空間幾何佈局上,實現直觀且高連線度的量子比鄰關係。

  • 室溫操作:中性原子量子位元具有天然穩定性,無需大型深冷設備即可維持其量子態。在常溫條件下運行的特性,使其在與傳統資料中心整合時更為便利,降低了能源和維護成本。

  • 保真度提升:隨著技術進步,中性原子量子閘的操控精度大幅提高。近期學界已實現雙量子位元閘超過 99.5% 的高保真度,達到量子錯誤更正所需的基本門檻,顯示出中性原子路線在誤差控制上快速進步。



Ref: https://www.quera.com/neutral-atom-platform

現場可編程量子位元陣列 (FPQA):量子位元的靈活排列可實現可重構 (reconfigurable) 的佈局,從而實現高效電路並顯著縮短開發週期。需要不同配置的新應用無需重新組裝硬體即可實現。

鑑於雷射可以在空間中自由移動,中性原子也可以排列成幾乎任何配置。這種靈活性允許調整和適應量子位元的連接性 (connectivity),以滿足每個問題的特定要求。此外,這還能大大縮短開發週期,因為新應用可以利用新的配置,而無需重新組裝硬體。

量子位元穿梭 (Qubit shuttling):透過為量子位元編碼適當選擇原子能階,原子甚至可以在計算過程中被相干地移動。這是中性原子技術的一個關鍵優勢。



產品/服務

  • Quantum Systems:中性原子量子電腦,強調規模與可重構彈性,支援雲端(例如 Amazon Braket)與在地部署。

  • Application Co‑Design:與產業客戶共同開發特定任務的量子解決方案(如最佳化、量子機器學習、模擬)。

  • Collaborative Research:與學研與技術夥伴(哈佛、MIT、AIST 等)合作,加速錯誤校正、演算法與控制技術等關鍵模組研發。

  • 生態合作:QuEra Quantum Alliance、Full‑Stack 演算法共設計計畫,推動軟硬整合與應用落地。



Partner





本文部分內容經由 AI 工具協助生成與編輯,經作者審核。